南边精工04月23日涨停剖析
查看详情+随着全球车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及形式和功能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迭代...
发布时间:2024-12-22 04:40:50 来源:上海五星体育官方网站
随着全球车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及形式和功能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迭代与升级,伴随着新技术、新功能的导入与应用,标准修订迫在眉睫。
本文以国标修订为切入点,阐述了汽车制动系统技术的迭代与升级,特别是线控制动慢慢的变成了当下中长期主流技术方案,进而深入剖析了制动系统产品线特别是刹车片、刹车盘和制动液等易损耗件,在未来的汽车后市场所面临的“危机”,为汽车后市场不管是上游工厂、供应链企业还是下游经销商,提供了未来产品线布局、生存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GB 21670-2008《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方面的要求及试验方法》是汽车制动领域的基础标准,也是我国乘用车整车产品在公告、3C等准入环节的强制性检验依据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在当时的历史发展阶段极大促进了车辆制动产品研发技术水平的提升。
随着车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乘用车制动系统的结构及形式也进行了多个阶段的迭代和升级,各种新功能和新技术在车辆上的应用,也对汽车制动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制动系统具备足够的制动效能,还要具备足够的响应速度、控制能力及失效后的安全保障。为适应技术和产品发展的新趋势,联合国法规UN R13-H也经历了多版修订,而GB21670-2008主要技术内容来源于UN R13-H,因此目前标准中的部分指标和要求已不适应和匹配最新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有必要结合最新的发展的新趋势开展标准修订,制定符合技术现状、适应智能化、电子化发展的乘用车制动强制性国家标准,对于推动、引导和规范我国汽车制动技术发展,提高汽车制动性能,很有重要的意义。
纵观汽车制动系统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液压制动是基础,电控制动为当前过渡技术方案,线控制动EHB是中长期技术方案,线控制动EMB是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液压电控制动:传统制动系统,即基于液压的制动系统,虽然在汽车发展史上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如下局限性。
响应时间:依赖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来产生液压,相比于电子系统,其响应时间较长;
可靠性和环保:液压系统涉及主缸、管路、制动器和密封件,跟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磨损或泄漏,需要按时进行检查维护;制动液可能对环境有害,如果泄漏或不当处理,可能污染生态系统;
能量回收限制: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中,传统制动系统在能量回收方面存在限制。这些系统主要依赖摩擦制动来减速,而不是有效地将动能转换为电能;
集成和自动化难度: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无人驾驶和电动车的兴起,传统制动系统结构较为复杂且较重,影响了燃油效率和整体性能,在集成先进的电子和安全辅助系统方面面临挑战。
线控制动EHB: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lectronic Hydraulic Brake),与传统液压制动的不同点在于,EHB以电子元件替代了部分机械元件,将电子系统与液压系统相结合,是一个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其控制单元及执行机构布置集中。与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相比,EHB系统增加了制动系统的安全性,使车辆在线控制动失效时还能够直接进行制动,但是备用系统钟仍然包含复杂的制动液传输管路,使得EHB并不具备线控制动的绝对优点。
线控制动EMB: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lectronic Mechanical Brake),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完全摒弃了传统制动系统的制动液及液压管路等部件,由电机驱动产生制动力,每个车轮上安装一个可以独立工作的电子机械制动器。EMB结构极为简单紧凑,制动系统的布置、装配和维修都十分便捷,同时由于减少了一些制动零部件,非常大程度上减轻了系统重量,更为突出的是随着制动液的取消,使汽车底盘的工作及维修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伴随着制动系统的技术迭代与升级,制动系统产品线也面临着变革与洗牌,部分产品会逐步弃用甚至消亡,因此对于汽车后市场相关工厂、供应链企业甚至经销商的生死存亡有着极大的影响。
对制动系统相关生产工厂、供应链及经销商而言,需着重关注刹车片、刹车盘、制动液、制动管路、制动主泵和真空助力器等产品,随着线控制动EHB逐步成为汽车制动系统主流技术方案,特别是刹车片和刹车盘,将进入“绝对存量”时代,未来不仅没有增量,反而维保周期进一步加长甚至终生免维护,而且对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未来EMB技术方案的逐步成熟与量产,制动液、制动主泵和制动管路等产品的未来更加严峻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局面。
虽然前端OEM技术方案体现到售后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需提前布局未雨绸缪方能立足未来,企业才能保持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对汽车后市场相关工厂、供应链企业甚至经销商而言,需要时刻把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探索与学习,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提前谋划未来产品线布局赢得未来增长曲线,也是汽车后市场从业者们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