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系列 首页 > 产品系列

2025新能源车企“血战到底”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 乘联分会 )发布最新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

2025新能源车企“血战到底”

发布时间:2025-03-16 04:56:00   来源:上海五星体育官方网站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 乘联分会 )发布最新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 年 12 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 2289.4 万辆,同比增长 5.5%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4 年全国车市走势呈现 U 型增长态势,下半年的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力度超强,推动 2024 年全年车市同比增长 5.5%。

  数据显示,2024 年新能源汽车零售 1089.9 万辆,同比增长 40.7%,新能源车渗透率达 47.6%,同比增长 12%,并在 2024 年下半年连续 5 个月渗透率均突破 50%。

  在 2024 年 7 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首次超越燃油车;11 月,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还实现了年产量首次突破 1000 万辆,成为全世界首个实现新能源汽车 年产 1000 万辆 的国家。

  随着新能源车的大卖,车企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随着哪吒、极越等耳熟的品牌传来财务危机的消息,车企们开始了真正的 生存淘汰赛 。

  实际上,已经有不少品牌在过去几年退出了电车的竞争舞台;全世界内,近两年已有数十家车企在 血海 中被淘汰,裁员人数近 10 万人。

  破圈、破产、价格战,是 2024 年电车行业的三个关键词。2024 年电车圈的竞争可以用 乱中有序 形容,也把整个电车 淘汰赛 的激烈程度又加深了不少。

  在血海中游泳,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这是小鹏汽车 2024 年三季报的捷报上的一句 slogan。可以说,这句线 年伊始,特斯拉和比亚迪两大巨头率先出手。特斯拉 Model 3、Model Y 降价,比亚迪紧随其后喊出了 电比油低 ,直接把车型价格杀进了十万元区间。

  据 趣解商业观察,电车品牌的降价通常有几种 套路 :最直接的就是 明牌 降价,直接说明现价便宜了几万元;还有一种比较 抽象 的就是增配,例如同样的价格以前可以买低配现在可以买顶配;更 隐晦 的还有在贷款分期上搞花样,比如贷款分期 0 首付、0 利息 ,这虽然不是直接降价但是贷款政策让我们消费者大有占到便宜的感觉。

  北京的网友 Becky(化名)表示, 现在买车的感觉就像不要钱一样,没有首付直接开车就回家。这种超前满足的感受非常诱人。

  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参与这场价格战的选手可以说是 几家欢喜几家愁 。

  比亚迪似乎是最大赢家。2024 年上汽集团累计批发销量为 401.3 万辆,而比亚迪公布的 2024 年销量为 427.2 万辆。至此,

  ;而且,2024 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实现盈利收入 2011 亿元,季度营收首次超越了特斯拉的 251.8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800 亿元)。比亚迪在规模效应下,很快消解了降价对其带来的盈利能力的削弱;2024 年第二季度,比亚迪毛利率短暂从 22% 降低到了 19%,不过在三季度又回到了 22% 的水平。

  。这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种原因是品牌内部相对低价的车型销量占比在上升,另一方面就是品牌的促销活动。这还是对于价格定位比较高的品牌,影响的是利润空间;

  。例如广汽埃安,2024 年,广汽埃安的累计销量为 374884 台,相比 2023 年同期,其销量下滑了 21.9%;而

  。和比亚迪 20% 的毛利率水平不同,广汽集团整体的毛利率在今年第三季度只有 7%,以价换量对他们来说不见得是一笔好买卖。到了 2025 年,价格战依然没有消停的趋势。

  据 趣解商业 了解,比亚迪和特斯拉在 2024 年 12 月末就相继发布了相关优惠措施;到了 1 月 7 日,据《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已有超过 30 家车企相继推出限时直降等促销政策,10 余个品牌更推出 兜底补贴 方案。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单车批量大幅增大,单车成本显而易见地下降,而且头部的竞争格局仍未稳定;因此,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认为,比亚迪、特斯拉持续的 优惠降价 ,

  。如果我们做不到全球前五,我们就没法生存下去 。当年雷军对于小米造车的这个目标曾经被嘲笑 大言不惭 ,但如今随着一波电车企业的淘汰出局,大家似乎越来越认可电车行业将会逐渐变成一个 赢者通吃 的局面。

  。而对于 赢者通吃 的局面,科林也深以为然, 当我们用电池代替发动机之后,相较于以前内燃机的差异化就大幅度的降低了,以前燃油机从材料、技术到排气都会影响最终的驾驶感,现在的电池技术基本只研究一件事情,就是如何让电池越来越耐用。所以电车的高端与否很多不是在电动化下功夫而是在智能化下功夫;而智能化更多是软件研发,就比耗时耗力的硬件研发更好把握,所以现在我们得知一个新能源车企可以从低到高包揽各种定位的新能源子品牌和车型。

  比亚迪打响价格战之后, 新势力 也开始闯入了原本不属于自身个人的价格圈;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小鹏的 MONA M03 和蔚来的乐道 L60,忽然都杀入了十几万元的电车行列。

  其实推出低价车型我认为是价格战的一种变式, 科林这样评价道, 与其在原有车型上不断降价,不如直接推出低价车型 。

  。例如比亚迪杀入 10 万元之下之后,原本在这片舒适圈里的广汽埃安就不舒适了;再例如小鹏,其原有车型 P7+ 的消费者们通常会和特斯拉 Model Y 或极氪 7X 对比,也有部分消费者会对比小米 SU7,不过 MONA M03 的消费者们对比最多的就是比亚迪海豹 06。

  一个产品最成功的反馈就是原本不关注这个品牌的消费者开始留意这个品牌了,通过一个产品引起另一个圈层消费者的注意,就是吸入了完全不同的流量池。

  此前一直销量垫底的零跑从 2024 年 6 月开始销量提速。6 月,零跑销量 20116 台,首次突破 2 万台;8 月,销量 30305 台,首次突破 3 万台;11 月,销量 40169 台,首次突破 4 万台,并提前达成全年销量目标。2024 年,零跑汽车累计交付近 30 万辆,超额完成年度目标;2025 年,零跑将冲击 50 万辆新目标。

  ,这两辆被称为 小理想 的车型外形酷似理想 L7 和 L8,不过 12.88 万和 15.88 万的起售价比起理想相当于是打了个 骨折 。外形的相似、增程的选择、超低的价钱,直接带飞了零跑。在 2024 年 11 月 6 日举办的小鹏 AI科技日上,何小鹏宣布公司将推出名为 鲲鹏超级电动体系 的全新电动技术平台。这个霸气的名字可以拆解成两个字 鲲 代表超级增程系统,采用下一代增程技术, 鹏 则代表着小鹏汽车的纯电体系。

  何小鹏谈起布局增程的时候说过这么两句话: 企业如果要走向全球市场,还需要一个新的补能方式,其中就包括增程式混动;另外,一辆车的续航要做到 1000 公里以上,需要换纯电之外的动力形式来实现 ; 去年一年我的观念有很大变化;

  。何小鹏的觉悟可以说是相当的 识时务 的。从乘联会的数据分析来看,2024 年 10 月混动和增程式的零售量合计有 52.2 万辆,几乎和纯电销量 67.3 万辆平分秋色,且

  理想,就是一个技术和车型双破圈的代表案例。虽然 MEGA 的销量不尽如人意,但是理想从增程到纯电的破圈还在继续不仅要在 2025 年继续推出纯电车型,还在补能网络上加码布局,建立更多的超充站。

  SU7 Ultra 很有趣的定位在了赛车,再配合驾校课程的营销,这就让小米这个互联网车企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摆脱了 外行造车 的这层评价。SU7 Ultra 可以不走量,最大的目的就是改变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短时间内小米汽车肯定不想推出和 SU7 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车型;而以后小米可以推出一款 20-30 万元的车,说是使用了 SU7 Ultra 的技术。所以这次车型跨圈非常聪明,为以后车型和品牌的转型都铺了路。 科林表示。

  对于 新势力 车企破圈布局电动超跑车型,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认为,

  ;市场空间肯定是有,不过从车企利润以及研发产出比来看,电动超跑等超高端电动车型可能更多是一种技术象征。而对于市场来说,电动超跑可入手的差异化优势应该是更细分市场的挖掘以及智能化和驾驶体验带来的新鲜感。03.2025, 活下去

  进入 2025 年,尽管业内预测今年的汽车销量仍会有所增长,但更加惨烈的 淘汰赛 也已是行业共识。

  以前那些用巧妙的角度和理由来修饰自己销量不足的技巧,在全员混战的淘汰赛下毫无用处,现在所有品牌考虑的都是同一个问题, 怎么活下去 。

  。例如可以借鉴极越汽车这个 反向案例 :极越的车型是没有爆款的,最后因为资金链断裂闪崩,这就是一个从卖不动车到赚不着钱的过程。

  再看一个 卖得动车也赚得到钱 的案例,比亚迪 2024 年销量反超特斯拉,并且第三季度毛利率 22%,经营性现金流 2130 亿元、货币现金 663.2 亿元。

  例如一度被称为 神车神车 的五菱。就在 1 月 1 日,上汽通用五菱官微公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 年汽车总销量 154 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 80 万台,同比增长 63%。然而,再看上汽通用五菱的财务数据

  。有规模但没利润,因为毛利率实在太低;此前财通证券相关研报分析五菱宏光 MINI EV 的毛利率可能只有 2%-3%。薄利多销当然是一种策略,但是 多销 也架不住一直 薄利 ;而且,如果市场空间增量收窄,盈利少的困境也会愈加凸显。

  造车、自研芯片、做手机、换电业务,哪个都是烧钱的大项目。以换电业务为例,据 趣解商业 了解,蔚来汽车第一代换电站单站成本超过 300 万元,第二代和第三代单站成本在 100 到 200 万元之间,2024 年 6 月上线的第四代单站成本又上升到 200 到 300 万元之间;按当前蔚来已建成的超 2800 座换电站估算,建站成本就要超过 50 亿元,还不算长期经营成本和电池储备费用。

  长期的高成本投入也让蔚来上市以来一直承担着亏损的压力,2016 年 -2023 年,蔚来累计亏损 804.83 亿元,加上 2024 年前三季度亏损的 155.3 亿元,总亏损额达到 960.13 亿元人民币。

  蔚来这方面还是比较给力的,2024 年第三季度现金及等价物有 422 亿元。在这方面有优势的还有背靠小米集团的小米汽车,虽然汽车业务在 2024 年第三季度仍呈现净亏损 15 亿元的状态,不过小米集团有 1516 亿元的现金储备,能够说是当之无愧的 现金王者 ;而且小米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已达到了 17%,这非常乐观的一个成绩。

  ;一辆错误车型的推出、一次错误的品牌转型决策都可能要用几个季度的时间来化解,而几个季度对于一个时刻在生死线竞争的企业来说,已经太长时间。乘联分会近日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预测,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目前预测 2025 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一季度估计负增长 3%,其中一月因为受到春节因素的影响,负增长在 10% 以上,而由于 2025 年四季度的报废更新、以旧换新政策与新能源车的车购税减税政策面临退坡,因此 2025 年四季度的增长力度估计很强 。2025 年,新能源车企们会继续在各种 破圈 中走得更深,谁会在新爆品的加持下更多盈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产品
13916152339